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資源連結:免費扶手安裝(笁樂種子基金公益協會)

發心的滕治裕關注長輩跌倒議題

一、協會目的
為弱勢家庭年長者安裝扶手、改善無障礙環境,讓長輩或行動不便者生活更安全。

二、提供服務

依照申請者的需求在臥室床邊、洗手間馬桶、洗臉台與淋浴的蓮蓬頭旁,甚至陡峭的階梯,安裝不銹鋼安全扶手,希望能減少老人家與身障者跌倒的機率。

三、申請資格:

 凡是原住民70歲、漢人80歲長者(肢體障礙者不限年齡),協會無條件、免費服務。歡迎各單位社服人員、居服人員連結。

四、徵招志工
歡迎沒有經驗的熱心人士,加入協會志工行列,一起體驗、共同參與。

協會FB社團連結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人際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心理治療方法

 人際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TA)的概念,最先是由心理學家柏恩(Eric Berne)所提出,自從他的兩本著作人間遊戲(The Games People Play)和寒暄後你說些什麼(What Do You Say After You Say Hello?)問世後,有關人際溝通分析的書籍便在美國大行其道。

壹、認識TA

一、TA是以心理方法來瞭解行為

TA基本假設是:任何個體都能學習自我信任、思考、認定及表達自己感覺。它的原則可運用到職業、家庭、教室、鄰居等任何人與人交際的場所。

二、TA不僅是心理治療的有效工具,也燃起人類以思考方式研究行為的希望

TA呼籲使用簡單、直接的字眼以及通俗用語來替代心理學和科學的字彙或術語。例如人格主要的三部分本我、自我、超自我,即稱為父母、成人、兒童或過去、現在、未來。

三、TA的假設

人類最初的生活經驗,即使當時無法描述,仍然真確地被人類高度傳真的錄音機 - 大腦記錄了下來,而在日後重演。

四、TA強調

不管從前發生過什麼,人類對自己的未來仍應負起責任;它要求我們主動地改變,而不是被動地適應,它促使我們達到自我控制,自我意向,並且發現選擇的自由。

五、TA的目標在於加強人的情感與認知方面的溝通,協助案主選擇適當的應變之道,並學習如何作有效的決策。

貳、TA的四種分析理論

一、結構分析理論:分析個體人格,亦即P(parents),A(adults)和C(children)。

結構分析提出回答下列問話的方法:我是誰?我為甚麼會這樣做?我會怎樣?這是一種以自我狀態為基礎,分析個人思想、感覺和行為的方法

柏恩認為每個人都有父母兒童成人的三種自我狀態(Ego Statue):

(一)父母父母是指記錄在腦裡的一些早期經驗 - 從出生到五歲前所有無可懷疑及強迫性的外在事件。它經常以偏執、批評和撫養等行為向外表現。父母的資料大多屬於「如何做」這類。

(二)成人成人就像是一部分析資料的電腦,處理父母兒童成人的資料,然後得到結論,其重要功能之一是到父母兒童的資料,然後作可能性的評估和決定。

(三)兒童兒童記錄了無數個平生第一次,它包括了嬰兒的一切自然衝動,也包括早期經驗,早期行為反應的方式及自己和他人心理地位的認定。


PAC並非是角色,而是種真實的心態,在面對同一刺激時,三種不同的心態會有所不同的反應:

1.刺激:一幅現代藝術作品
‧父母:老天!這是什麼玩意!
‧成人:標價五千元。
‧兒童:哦!好漂亮的顏色。

2.刺激:節食中出現巧克力蛋糕
‧父母:吃罷!這可維持體力。
‧成人:這塊蛋糕含有許多卡路里,還是別吃它。
‧兒童:管他什麼卡路里,吃了!

二、溝通分析理論:分析個人與他人溝通的方式。溝通分析中又可分為互補、交錯、曖昧等三種溝通形式:

(一)互補溝通:柏恩描述互補溝通為適應的,也是預期中的溝通方式,同時它遵行正常人際關係的法則,即當刺激和反應在P-A-C圖表中成平行線時,這個交流是互補的,可以永遠繼續下去。例如:一個妻子為失去一位朋友而感到哀傷,她的丈夫安慰她,於是她一時的依賴慾望得到滿足。

(二)交錯溝通:人際關係中的痛苦和麻煩,通常是由交錯溝通而來。其原則是:當刺激和反應在P-A-C圖上發生交叉時,交流將停頓。例如:

‧小女孩(C):我恨湯,我不要喝,妳煮得難喝死了!
‧母親(C):那我走好了,妳自己去煮飯吧!

‧科學家甲(A):這個實驗還有一些變項沒考慮進去。
‧科學家乙(C):是又怎樣,誰管這個!

(三)曖昧溝通:曖昧溝通最複雜。它別於互補溝通及交錯溝通,它牽涉兩個以上的自我狀態。通常它是用不適當的嘲笑,微笑或隱藏的字意表現出來。例如:

一位老師對學生愚蠢的行為,感到很有趣的樣子:一個母親嘲笑自己三歲大容易出事的孩子。

三、遊戲分析理論:分析曖昧溝通導致的結果。

所謂心理遊戲是指人與人之間交往過程中所採取的溝通分析,是用表面上看起來很好,而實際上卻不好的一種互補的溝通。柏恩將之定義為:心理遊戲是以曖昧動機為根本,而且貌似合理化的一套重覆出現的溝通方式。柏恩認為玩心理遊戲的結果,會使人感覺很不好,甚至會落在遊戲模式的老套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一些心理遊戲有:

(一)挑撥離間
(二)喧囂(吵吵鬧鬧)
(三)鑽牛角尖
(四) 吹毛求疵
(五)扯後腿
(六)是的﹍不過
(七)假若不是為了你
(八)這回我終於逮到你
(九)忙碌的不得了
(十)我只不過想幫助你﹍等模式。

心理遊戲表面上看來好像是互補的溝通,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而實際上,遊戲者之間卻沒有誠實親密和開放的關係。因此,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使彼此之間成為我好,你也好之關係。

四、腳本分析理論:分析人們強迫性演出的特殊生活戲劇。

莎士比亞說:世界是一座舞台,男人和女人只是舞台上的演員。他們有命定的上台時間和下台時間;每個人在台上都要演出各種不同的角色。

簡單地說,腳本(Scripts)可定義為「生活計畫」,它就如一個人必得演出的一幕舞台劇。一個人腳本的形成過程是由經驗→認定→心理地位→行為腳本的強化,最後形成下列四種生活態度:

(一)我不好-你好(投入地位):這種人和別人比較時常認為自己不行,由於這種心理地位的關係,他們常有退縮、沮喪的感覺。嚴重的情況可能引起自殺。

(二)我不好-你不好(徒勞地位):這種人對生活失去興趣,行為顛倒,不切實際。嚴重的話會導致自殺或他殺(殺人)。

(三)我好-你不好(投射地位):這種人覺得自己被人傷害或虐待。他把自己的不幸歸諉別人。少年犯或罪犯經常屬於這種類型,他們懷疑別人,嚴重的話可能引起自衛殺人。

(四)我好-你好(健康地位):這是心理健康者的心態,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他能建設性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接受每個人的特殊性。他對己對人都有自信心。

參、TA理論的應用及其限制與問題

一、應用

(一)P-A-C和婚姻:婚前運用交流分析之人格構造圖,可瞭解雙方的相同與不相同點,並發覺雙方P-A-C之內容。Harris應用P-A-C理論以解決婚姻即將破裂的個案,實驗結果,在37對中最後只有兩對離婚,成功率為84%。Harris認為,應用P-A-C於婚姻關係時,最好當事者二人都能同時作,且最好在婚前作,則可減少婚姻破裂。

(二)P-A-C和孩子:Harris認為,幫助孩子最好的方法是幫助父母,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也必須同時學習如何運用P-A-C來瞭解和教導他的孩子。1965年,伊瞿宏(E.Eichhorn)博士夫婦率先將TA理論運用於懷孕父母,以幫助懷孕中的父母了解和克服某些障礙,效果頗佳。

此外,P-A-C亦可配合遊戲與團體治療之方式,給予學齡兒童、青春期的少年、養子女、低能兒及被虐待之兒童有效的輔導。例如對養子女,我們是否應告訴他們其真實的身份?何時講?如何說?如依P-A-C分析之看法,則認為最好等六、七歲孩子已有足夠強壯的成人時才告訴他,以免產生不好的感覺。1966年,D. Marks醫生對於一些特別好動好鬥及心理遲滯者,運用P-A-C基本原理治療他們成果甚佳。例如:在低能兒小組中,當團體有人說任何一句話,麥氏就幫助孩子認清這是哪一部份在說話?使其發展自己的成人,以臻我好-你好之目的。

(三)P-A-C和青少年:其治療之主要目標,在解放青少年和家長的成人,以訂出成人-成人的合約,透過家族整體的學習、關懷、限制和實踐,P-A-C給予青少年時期所發生之種種事件,如不信任、婚前性關係、未婚媽媽、代溝、離家出走、種族偏見﹍等有效的溝通及疏導。

Harris認為猶太人的「成人祝典」,中國人的「弱冠」,或美國人的成人派對,這些儀式有助於增加青少年「成人」之塑造,可避免青子間不斷落在矛盾、衝突的景況中。
總之,使用P-A-C解決孩子困難的方法,是和大人的解決方法相似的,即觀察和被教導的生活「父母」,感覺到的生活「兒童」及實際與理想中的生活「成人」。

(四)P-A-C和道德價值:Harris認為道德價值可視為父母的首要部份,然而應該卻應屬於成人之字彙。譬如以父母來判斷價值,則有時殺人是合法的,如戰爭之殺人或一些部落之殺嬰行為;如以兒童為判斷價值,則尚未成熟的兒童若受到激怒,可能也會演成殺人的暴行。所以,唯有透過成人才能肯定人的價值。

此外,關於P-A-C和宗教,Harris認為神學屬於成人的,宗教經驗則包括了兒童。
總之,交流分析可應用的範圍實在很廣,除了上述應用範圍外,它也可應用在少年犯罪的改變、國際間的情勢分析、道德價值的討論、自由與愛之間的關係、低成就和智能不足的問題、情緒的控制、危機的處理﹍等。應用者包括醫師、社工員、輔導員、精神病學家、臨床心理學、人事管理員、緩刑監督官、產科護理員、老師、外交人員,甚至為人父母皆可使用。近年來,不僅美國一些大公司特請專家對其員工施予人際溝通分析燻練,目前台灣也有許多社會機構,如張老師、生命線、婦幼衛生忠心,以及一些工商企業組織也逐漸有TA訓練。由此可見其實用程度以漸為人所確認和接受。

二、TA的限制與一些問題

TA理論雖有許多如前述之優點,但仍有其弱點及限制。
(一)P-A-C雖能讓案主容易意識自己的問題,卻無法完全以此達到深度心理治療之目的。
(二)並非每一位治療者都能使用TA理論。
(三)TA理論普遍化的結果容易產生一種危險及假象,即每個人都認為他是位治療者,並且認為大家都沒問題。
(四)TA理論是社會處置的方法及理論之一,雖然它易懂易學,但仍需要專業人員幫助才能達到治療之效果。
(五)有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思想:為什麼不用艾利克森(Erikson)的八個階段來代表人的人格結構與過程,而用P-A-C?P-A-C能全然解釋TA理論所要表達的嗎?

三、治療者與案主的角色

(一)治療者角色
1.治療者有責任去分享病人的生活背景、思想、興趣等,並且針對問題對症下藥。
2.給予案主行為練習的功課,讓案主有自決權。
3.提供案主擺脫舊有的生活腳本的良機,讓他解除舊腳本之束縛,邁向新的人生歷程。
4.在契約的關係下,治療者有權瞭解案主的一切。

(二)案主角色
1.案主有權重訂自己未來的生活腳本,而不受往事的牽制和制約。
2.案主有權知道治療目標和計畫。
3.在治療的過程中,案主必須共同分擔責任。

肆、結語

在目前這個變化急遽的工業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淡薄,許多人也許正承擔著許多的矛盾、煩憂與壓迫。然而藉著溝通分析理論,使我們得以理性的方式分析,瞭解自己的行為,且藉著格斯特的完形治療法的配合,幫助我們發現內在自我的片斷,然後把它們統合在人格裡,發展基本的自我信心。

TA理論雖然有其極限,且不為學院派的心理學者所重視,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際溝通分析的概念架構確實有不可抹殺的優點-通俗易懂。有人譏笑傳統心理學是用大家都不懂的話,說大家都懂的事。一般所謂的科學心理學,都是以理論架構嚴格密緻見長,它們使用的概念,必須一一給予嚴格的定義;它們陳述的命題,也必須經得起一再的研究印證。對於從事學術研究的學者而言,這樣的心理學固能滿足「科學」的要求,不過對於亟需心理學知識,卻未能受傳統心理學訓練的一般人而言,則顯得深奧難懂,難以親近了。

反觀TA理論,沒有咬文嚼字的定義術語,沒有拐彎抹角的命題和許多枯燥無謂的命題,只要受過短期的人際溝通分析訓練,便能利用這套技巧來了解自己和別人之間的關係。

●本文改編自:人際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簡介  劉仁欽牧師 傳愛關懷中心

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元朝名言佳句

 

元朝歷史:(西元1271~1368年),又稱大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統一全國。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範圍內。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滅亡。北遷的元政權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國號,與明朝對峙,史稱“北元”。直至1402年才去元國號並改國號為“韃靼”。元朝自忽必烈定國號起,曆十一帝98年。

元朝名言 元朝經典語錄 共收錄元朝名人名言226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元代戲曲作家 高明

士當求進於己,而不可求進於人也。 元朝名人名言元代散曲家 張養浩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元·關漢卿《竇娥冤·楔子》。這兩句大意是:鮮花調謝了來年還有重展風采的日子,人衰老後卻再也不能回到少年時代了。此句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事,採用既比且興的手法,通過“花”與“人”的對比,表現出莫大的遺憾。這遺憾是對生命與生活的極度熱愛與留戀。花草本非有價值的東西,但凋謝後還有“重開”之日,然而,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青春一去,卻再無年步之望,該是何等的悲哀!此句語言精粹,對比鮮明,感情濃重,先由花及人,又由人而連及人生的感想,通過微妙的心理活動表現出強烈的主體意識。

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竇娥冤·楔子》

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元代曲作家 白朴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元代著名的學者、詩人和教育家 程端禮

得勝歸來喜笑濃,氣昂昂,志卷長虹,飲千鐘,滿面春風。 元朝名言語錄

見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昂昂:氣概盛壯的樣子。志卷長虹:志氣豪邁可席捲空中長虹。虹:雨後天晴時空中出現的七彩圓弧。鐘:酒杯。滿面春風:笑容滿臉十分得意的樣子。這三句大意是:得意歸來喜笑顏開,志氣軒昂的樣子可席捲空中的長虹,暢飲美酒千杯,越是滿面春風。是寫喜悅情態的名句,“滿面春風”(也寫作“春風滿面”)已成為習見成語,用以形容和藹愉快的面容,喜氣洋洋的神態。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麗春堂》

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

見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這兩句大意是好人們貧窮命短,惡人們富貴長命。兩句以對比的手法,從善者、惡者的不同命運,揭示和控訴了封建社會善惡顛倒,好歹不分的普遍現象,反映出社會的不平和黑暗。

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竇娥冤》

雪浪拍長空,天際秋雲卷。

見元·王實甫《西廂記》。這兩句大意是:江間波浪洶湧,如一堆堆白雪直向長空衝擊,天邊秋雲翻卷。詩句境界開闊,氣象雄渾,可用來描寫風急浪險的秋江景色。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見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本句大意是:祝願普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結成美滿的夫妻。在長期的封建杜會中,“門當戶對”的擇偶標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形式,成為青年男女自由結合的嚴重阻礙。《西廂記》,描寫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要求以及他們對封建勢力的鬥爭和勝利,並在他們的美滿結合中發出了“~”的美好願望。這一願望提出“有情”是青年男女擇偶的唯一標準,婚姻應建立在自覺自願、由當事人自己主宰的基礎上,這無疑喊出了封建杜會無數青年男女的心聲,成為數百年米封建禮教束縛下的青年男女為追求愛情幸福而鬥爭的號角。在今天,一些舊的封建傳統觀念仍然沒有消失,在婚姻上還存在。好事多蘑的現象,而~仍然是對“有情人”的美好祝願。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衙門自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 元朝名人名言

見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衙門:舊日官吏辦事的地方。這兩句大意是:自古以來.衙門中沒有一個不冤枉好人的。~是對舊衙門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等種種腐敗醜惡現象的集中概括,也有說成“衙門自古向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與此意相近。可用于形容舊衙門的黑暗、腐敗,

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竇娥冤》

一朝天子一朝臣。

見元·金仁傑《追韓信》 明·湯顯祖《牡丹亭·虜諜》。朝(cháo潮):朝代,這裡指某一個皇帝統治的時代。天子:皇帝。這兩句大意是:換一個皇帝,就要換用一班大臣。現多指一個人上臺,下面的工作人員就另外換一批。封建時代任人唯親,每一個皇帝多是任用自己的親信,所以換一個皇帝,朝中的大臣也勢必跟著被調換。這兩句話往往用來揭露封建時代任人唯親的弊病,至今仍有警戒意義。

元代學者 金仁傑 《追韓信》

子孺避權,明哲保身;楊李弄權,誤國殄民。蓋權之於物,利於君,不利於臣,利於分,不利於專。惟彼愚人,招權入己,炙手可熱,其門如市,生殺予奪,目指氣使,萬夫脅息,不敢仰視。蒼頭廬兒,虎而加翅,一朝禍發,迅雷不及掩耳。李斯之黃犬誰牽,霍氏之赤族奚避?噫,可不忍歟!

元·許名奎《勸忍百箴》張良放棄高官權位,用這種明智的辦法保全了自己;楊國忠、李林甫卻仗勢欺人,玩弄權術貽誤國事禍及百姓。通常權勢這種東西,有利於君主不利於臣子,有利於等級名分,不利於大臣專權。只有愚昧無知的人才把權力攬在手中,氣焰無比,當他們得勢時,眾人巴結奉迎,家門口就像集市一樣熱鬧非凡。他們掌握著生殺的大權,用眼神和氣色指使別人。眾人見他都屏住呼吸,甚至沒人敢抬頭看他一眼。小人得勢,就像老虎添了翅膀,更是胡作非為。當災難一旦來臨,就像迅雷不及掩耳一樣,躲也躲不了。李斯家的黃狗還有誰去牽?霍光的家遭到誅連,誰又能逃脫?面對權勢的誘惑時,怎麼能不忍耐呢?

元代學者 許名奎 《勸忍百箴》

一事精,百事精;一無成,百無成。

元·王實甫《西廂記》精:精通,精熟。能把一件事做的精通,其他的事也能精通;一件事都做不成功,其他的事也無法成功。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一年湖上春如夢,二月江南水似天。 元朝名言語錄

元·迺賢《春日懷江南》。這兩句大意是:一年四季,西湖風景秀麗,尤其是春天的景物,像夢境一樣令人心醉神迷,早春二月,江南春水浩淼,水光映著天色,水面猶如藍天。詩句表現作者對江南春色由衷的讚歎和懷念。可用于描寫江南春景。

元代回族詩人 迺賢 《春日懷江南》

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元·白樸《天淨沙·春》[春山暖日]。飛紅:飛舞著的紅色花瓣。這兩句大意是:鶯在歌唱,燕在飛舞,在小橋流水旁,點點落花正在飄落。兩句雖未帶一個“春”字,但通過花叢裡鶯歌燕舞,小橋下春水潺潺,天空中飛紅萬點的鋪排敘述,表現了鄉野間盎然的春機,有一種和諧、恬美、歡暢的韻味,可用於描寫村野暮春美景。

元代曲作家 白朴 《天淨沙·春》

不願酒中有聖,但願心頭無事,高枕臥煙霞。

元·白朴《水調歌頭》[北風下庭綠]酒中有聖:古人把清酒稱作酒聖,喝酒沉醉為“中聖”,酒中有聖即喝醉酒。煙霞:山水勝景。這幾句大意是:我不願在沉醉中求得解脫,只希望心頭無事干擾,高枕無憂地躺臥在山水之間。塵世多煩惱,只能借酒澆愁以求解脫,而沉醉時似乎也並不輕鬆,醒來時則當更加煩惱。所以詩人只想什麼事也不管不問,高臥於山水之間,得悠然自適之趣。詩句反映了作者厭世歸隱的消極思想,也透露出無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元代曲作家 白朴 《水調歌頭》

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元·瞪脫·阿魯囝《朱史·包捶傳》。關節:行賄請托。閻羅:梵文“閻魔羅閣”的譯音.迷信者以為是主管地獄的神,也稱“閻羅王“、“閻王”,此處比喻包拯。這兩句大意是:有像閻羅王一樣鐵面無私的包拯在,靠行賄請托是無濟於事的。包拯是宋代有名的剛直不阿的宰相,他執法如山,不徇私情,貴戚宦官都不敢私通關節,當時人們便以“~”束形容包拯的正直清廉。可用來讚頌那種堅決抵制行賄請托等不正之風的領導者。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脫脫 《朱史·包捶傳》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 元朝名人名言

元·白樸《天淨沙·秋》。這兩句大意是:孤零零的村落籠罩在落日的殘霞中,縷縷輕煙,棵棵老樹,點點寒鴉,交織成一幅淒涼的圖畫。此條寫村野日暮淒涼之景,與“枯藤老樹昏鴉”有異曲同工之妙。那落日中飄著炊煙的孤村,那夕陽下投宿老樹的寒鴉,都能觸發遊子思鄉之情。

元代曲作家 白朴 《天淨沙·秋》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元·奧敦周卿《雙調蟾宮曲二首》其二。蘇杭:蘇州、杭州。這兩句大意是:天上有天堂,人間有蘇、杭。詩句讚美蘇州、杭州風景之秀麗可與天堂相媲美。曲子全文是:“西湖煙水茫茫。百頃風潭,十裡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濃妝。尾尾相銜畫舫,盡歡聲無日不笙簧。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天堂,是人們嚮往憧憬而又難以涉足的地方,而蘇、杭則是現實存在,人皆可往的去處。這兩句寫人間的蘇杭猶如無上的天堂,不僅一語道盡蘇杭的美好,而且還增加了蘇杭的吸引力和神秘感,使人們產生了到蘇、杭一遊的急切欲望,加之它生動易記,琅琅上口,家喻戶曉,蘇、杭也因之名聲更大。

元初女真族人,元散曲前期作家 奧敦周卿 《雙調蟾宮曲二首》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元·白樸《天淨沙》[孤樹落日]。這兩句大意是:秋季到來,秋色明麗,山水為白草、紅葉、黃花點染,別呈一番姿色。白樸的散曲,如詩如畫,摹寫長於著色,句法長於依次羅列,此條即由五個名詞依次排列而成。這種表現手法,不落俗套,既擴大了句子的容量,又使所狀之物一一呈現眼前,符合文學作品形象思維的特點。另外,此條十字,卻出現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可謂重彩濃抹,色調鮮明。此名句表現的圖畫感極強的特色,特別值得寫作詩歌和抒情散文的同志學習。

元代曲作家 白朴 《天淨沙》

東洋海洗不盡臉上羞,西華山遮不了身邊醜。

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東洋海:泛指東方的海洋。這兩句大意是:東洋海水之大,可蕩滌一切污穢,但洗不盡臉上的羞恥;西華山之高可遮住陽光,但遮不住身邊的醜態。這兩句形容羞重醜顯,再也無法粉飾掩藏。可用以表現無地自容,多用於自悔自責,也用於嘲諷別人。

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金線池》

仰窺條上猿,攀蘿去相逐。 元朝名言語錄

元·黃溍《游西山同項可立宿靈隱西庵》。這兩句大意是:抬頭看藤條上的猿,正在攀蘿蕩藤相互追逐嬉戲。猿多活動在枝條藤蘿之間,時而懸條蹲枝,時而攀蕩遠揚,或獨戲,或相逐,詩句描寫生動,富蘊野趣。

元代文學家 黃溍 《游西山同項可立宿靈隱西庵》

春草細還生,春雛養漸成,茸茸毛色起,應解自呼名。

元·揭傒斯《小鴨》。春雛(chú除):指春天孵出不久的小鴨。茸茸(róng),又短又軟的羽毛。自呼名:小鴨叫聲“鴨、鴨”,如自呼其名。這幾句大意是:初春時節,細柔的青草又生了出來,新孵出的鴨雛也漸漸長成。小鴨子披著一身黃茸茸的羽毛,鴨、鴨、鴨的叫聲好像自呼其名。這首小詩以細細的青草為背景,寫一群初生的小鴨鳴叫著、搖擺著走過草地。細細的青草,茸茸的毛色,映襯鮮明。鴨、鴨不斷的叫聲,使詩人產生了奇思妙想:大概是小鴨子知道自己的名字,因而在連續不斷地自呼其名吧?詩句把小鴨子的形態、毛羽、叫聲寫得生動而形象,富於意趣,招人喜愛。

元代文學家 揭傒斯 《小鴨》

釣晚霞寒波濯錦,看秋潮夜海熔金。

元·喬吉《滿庭芳》[江聲撼擾]。這兩句大意是:在江邊垂釣,但見晚霞映在寒江中,好似一正在漂洗的錦緞;落日照著秋潮,海浪好像熔化了的金子湧起金波。描繪夕照寒江如畫,一“釣”一“看”,表現出詩人的閒適心情。可化用來寫秋江暮景。

元代雜劇家、散曲作家 喬吉 《滿庭芳》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元·薩都刺《上京即事》其八。散漫:分散。乳酪(1ào):奶制食品。這兩句大意是:在落日餘光的照耀下,牛羊自由自在地分散在廣袤的草原上,晚風送來了陣陣牧草的芳香,乳酪也分外甘甜。作者準確地抓住草原風物的特點,生動地描繪出塞北大草原的生活風貌,令人耳目一新。

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 薩都剌 《上京即事》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野草不肥。 元朝名人名言

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橫財:意外之財,不義之財。這兩大意是:人沒有不義之財就不會富,馬不吃野外之草就不會肥。前一句話是舊時的人講的生財之道,意思是一個人規規矩矩、正正經經地創家立業,很難富足,而有了不義之財,瞬間就會富起來。後一句話也有說“馬無夜草不肥”的,與此意同。這兩句多用來說某些暴發戶突然間富了起來,但他的錢財來路不正當;舊時也用來說人要富就要發不義之財,是典型的害人肥己的人生觀。

元代戲曲作家 張國賓 《合汗衫》

銀樣鑞槍頭。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鑞(Ia辣):是一種鉛錫合金,色似銀,亮而軟。本句大意是:外表是銀子做的,實際是鑲做的槍頭。~比喻中看不中用。後人用此語來比喻虛有其表,其實無用、無能的人或物。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元·脫脫《宋史·呂端傳》。這兩句是宋太宗用以評價呂端的話。這種為人處世的態度。至今仍有其積極意義。可用來形容那種不斤斤於瑣屑之事,而對重大問題卻非常清醒的人。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脫脫 《宋史·呂端傳》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這兩句大意是: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開手,不要揪住不放;能饒人的地方姑且饒了人,不要糾纏不休。這兩句在劇中原是無賴張驢兒引的兩句俗語。張驢兒向賽盧醫討毒藥,陰謀毒死蔡婆婆霸佔竇娥為妻,賽盧醫不肯賣給張驢兒毒藥,卻被張驢兒認出是前日謀害蔡婆婆之人,硬要拉去見官。賽盧醫不得已給了張驢兒毒藥,~是張驢兒拿到毒藥放開塞盧醫時的兩句道白,充分表現出一副無賴嘴臉。撇開這兩句在原劇中的特定意義,可藉以說明對人對事應當寬厚容忍,有點靈活性,不可過於苛刻,老是楸住人家不放。

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竇娥冤》

遠親不如近鄶。 元朝名言語錄

元·秦簡夫《東堂老曲》。本句大意是:住在遠處的親人不如近在眼前的鄰居。這句俗語是人們在長期社會生活中的經驗總結,現在仍有現實意義。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諸如突發急病、不測災難等需要別人立即説明的事,雖有親人卻不在身邊.無濟於事;而近門鄰居則可以給予及時而有效的幫助,以解決燃眉之急,因此說“~。’人們在說明睦鄰關係的重要性,調解鄰居關係不和時常常說這句話,引用率頗高。

元代戲曲作家 秦簡夫 《東堂老曲》

天也有晝夜陰晴,人也有吉凶禍福。

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這兩句大意是:大自然有白晝、黑夜、陰天和晴天的變化,人生有吉祥、兇險、禍災和幸福等遭遇。《後庭花》第二折:“他他他天也有晝夜陰晴,是是是人也有吉凶禍福。”正像大自然有晝夜陰晴的變化一樣,吉凶禍福也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這兩句是對人的命運莫測的深沉感歎,具有極其複雜的情感。它可以是對自己不幸遭遇的嗟歎和哀怨,又可以是對自己由不幸遭遇轉為吉祥幸福的慶倖和喜悅,可用於抒發對命運變化的感歎。

元代戲曲作家 鄭廷玉 《後庭花》

寧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無權。

元·嚴忠濟《天淨沙》[寧可少活十年]。這兩句大意是:寧肯少活上十歲,也不能一天手中沒權。嚴忠濟曾官至東平路行軍萬戶,政績顯著;元世祖又命其為帥,戰功卓越。他任職東平路時,因替他的部下、臣民繳納官稅,曾向一些有錢的人借貸。那些有錢人懾于嚴忠濟的地位、權勢,又企圖討好、巴結於忠濟,無不個個奉迎,慷慨解囊。後因嚴忠濟威權過盛而被免官,頓時門前冷落,債主紛紛前來討還債務。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使他深有感慨。他從身居要位、大權在握時的顯赫,到免官失權時的蕭條,前後判若天淵的對比中,深知有“權”的重要和無“權”的痛苦,於是發出了“~”的感歎。這雖然是一種失意的封建官史心態意緒的表現,卻也真實地反映出一種社會現象和社會心理。現在可藉以概括那種見利忘義、嗜官居貪權者的所遵信條。“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之說是~思想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元代文學家 嚴忠濟 《天淨沙》

官官相為倚親屬。

元·關漢卿《包待制三勘蝴蝶夢》第二折。為:助。本句大意是:官與官相互回護相互依靠,如同親屬一樣。本句也有縮寫為“官官相為”、“官官相衛”、“官官相護”的,可用以揭露做官的互相庇護。

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包待制三勘蝴蝶夢》

船到江心補漏遲。 元朝名人名言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本句大意是:船行到江心時才去修補語洞,就太遲了。漏船當然是在岸邊停泊時就要修理完好,才能行駛;到了江心才修,已經無濟於事,水波洶湧,事不由人,難免船翻人亡。這句多用於比喻事前考慮不周,發現問題過遲,已無法挽回;也可用以提醒人們發現問題要及早補救。

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救風塵》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為殃。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殃:禍害。這兩句大意是:先動手的佔優勢,後動手的遭禍害。雙方敵對,在對方還沒有準備好之前先動手,可以取得優勢;相反,後動手的,往往處於被動地位,要吃虧。也有以後一個“為”字作“遭”字,或單說“先下手為強”的。這兩句多用來勸人抓緊時機,及早動手。

元代雜劇作家 紀君祥 《趙氏孤兒》

雨裡孤村雪裡山,看時容易畫時難。

元·關漢卿《望江亭中秋切鱠》第一折。這兩句大意是:細雨朦朧中的孤村和白雪皚皚的山峰,看起來沒有什麼特別神奇之處,但要把它描繪出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這兩句寫繪畫時的真切感受,也可用來喻指人們常有的眼高手低的弊病。

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望江亭中秋切鱠》

天馬行空而步驟不凡。

元·劉廷振《薩天錫詩集序》。天馬:神馬,喻傑出人才。本句大意是:(薩天錫的詩)氣魄恢弘,好像天馬行空,風馳電掣,不同凡俗。這是一個可用來比喻詩文風格,也可用來褒揚人物的名句。“天馬行空”形象鮮明,意境空靈,頗有神韻,喻人喻物,皆能給人以美的聯想。

元代文人 劉廷振 《薩天錫詩集序》

律詩要法:起、承、轉、合。 元朝名言語錄

元·楊載《楊法家數》。律詩:又稱近體詩或格律詩,是一種嚴格講究平仄、對仗的詩體,分五律、七律等。起:開頭。承:承接。轉:轉折。舍:收束。本句大意是:創作律詩最重要的法則是要求各句在結構上依照起、承、轉、合的次序。律詩是一種很難寫作的詩體,除內容、語言及字音、形式上的諸多要求外,詩句的結構順序也必須符合固定的模式,這句便是主要強調律詩在結構上的普遍法則的。律詩每兩句為一個單位,四個單位的意思在順序上要分出起、承、轉、合來。元代範槨的《詩法》說:“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轉要變化,合要淵永”,可為這句作注腳。本名句可供論述律詩的創作法則時引用,也可用于強調詩文在結構上要注意起伏趺宕、曲折變化與整體照應。

元代詩人 楊載 《楊法家數》

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元·關漢卿《一枝花·不伏老》。不道:不說,不管。春秋:年華。這兩句大意是:且不說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麼肯虛度了這寶貴的年華!關漢卿是元代的書會才人,他不管社會的反對和攻擊,和勾欄瓦舍裡的下層藝人生活在一起,表現出堅強的性格。《一枝花·不伏老》這套散曲就集中地反映了他的生活道路和堅強性格,表現了他對社會的反抗,今天我們可以用此兩句表現珍惜人生,珍惜光陰,努力奮鬥,爭取在有生之年有所作為的思想。

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一枝花·不伏老》

光陰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趕少年。

元·高明《琵琶記·牛相教女》。趲(zǎn):逼趕。這兩句大意是:光陰像箭飛一樣催人立老,日月像織布的梭子穿梭般地逼走少年的歲月。這名句連用兩個比喻,描寫時光流逝之快。前者以箭的飛速作比,後者以梭子的速度為喻,形象地應現出看不見、摸不著而又無時不在流逝的時間的特點。由於它的形象描繪,使文句生動且富於文采,雅致且通俗上口,因而該名句一直流傳在民間。只是第二句“趲”字不太通俗,故民間將其改為“趕”宇,完全口語化了,從而使這個名句更增強了生命力。

元代戲曲作家 高明 《琵琶記·牛相教女》

花到三春顏色清,月過十五光明少。

元·王和卿《自歎》.三春:春季的最後一個月。這兩句大意是:花到了晚春的時侯,花潤葉朗的顏色褪了:月亮過了滿月的十五,它的光亮度就越來越少了。這是一個感傷時光流逝、萬物盛衰之道不可抗拒的名句。詩文並不直言其事,直抒胸臆,而是採用了比興手法,以“花”與“月”在時光中的變遷來說明人生道理,文曲意深,委婉含蓄,有意有象,詩味盎然。

元代散曲家 王和卿 《自歎》

大凡讀書,不能無疑。 元朝名人名言

元·趙孟頫《葉氏經疑序》。大凡:大抵。本句大意是:大體上說,讀書就不能沒有懷疑與疑問。此條原文說:“~,讀書而無所疑,是蓋於心無所得故也。”古人讀書,講究獨立思考,不盲聽盲從。他們認為,讀書無疑即無所得,道理是深刻的。正確的讀書方法是一邊學習,一邊獨立思考,發現問題。這樣,才能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此條語言樸素、平易,然而說理深刻,寓有哲理,多為後人引用。

元代畫家 趙孟頫 《葉氏經疑序》

熟讀精思,攻苦食淡。

元·脫脫等《宋史·徐中行傳》。精:精深,專一。這兩句大意是:反復爛熟地閱讀,精深專一地思考,治學不辭艱苦,飲食極其清淡。~是形容徐中行刻苦間讀胡璦所授經術的情景。《宋史·徐中行傳》:“(中行)()璦所授經,~,夏不扇,冬不爐,夜不安枕者逾年。”讀經至於“熟”,深思至於“精”,工夫下得刻苦,生活極為清淡,能作到如此地步,自然能得其要旨,領會其意蘊了。後來人們常以“熟讀精思”形容反復閱讀和精心思考相結合,以期領會精微要義;用“攻苦食淡”形容刻苦自勵,意志堅定。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脫脫 《宋史·徐中行傳》

欲賦生來驚人語,必須苦下死工夫。

元·顧德潤《(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二首》其一。驚人語:暗用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句。這兩句大意是:要想寫出非同凡響、語言驚人的詩文來,必須孜孜學習,埋頭寫作,非苦下一番死工夫不可。不朽的巨著,傳世的佳作,乃至一篇精采的詩文,數語驚人的名句,都不是輕易得來的。沒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和文學修養,沒有刻苦的磨煉和寫作實踐,寫不出驚人之作來。這兩句話是深懂寫作甘苦的經驗之談,可用以說明寫作的艱苦性,無論對新、老作者都有教育意義。

元代學者 顧德潤 (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採茶歌二首》

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

元·脫脫等《宋史·宋祁傳》。率:率先,表率。這兩句大意是:自己如果不做表率,別人就不會跟從,自己如果不事事率先,就不會獲得信任。這裡強調為師、為將的模範帶頭作用。前後兩十分句,意義相近,析而盲之,在於闡明與強調。“從”與“信”並不來自一個人的地位,只有當你身為剮人先,事事做表率,你才能使人“從”、“信”,才能獲得真正的威信。遺些古老格盲所闡述的道理.根能發人深省。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脫脫 《宋史·宋祁傳》

“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元朝名言語錄

元·脫脫等《宋史·嶽飛傳》載韓世忠語。莫須有:恐怕有.也許有。本句大意是:以“莫須有”為罪名給人判刑,怎麼能讓天下人心服?《宋史·嶽飛傳》:“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秦檜)詰其實。檜曰:‘飛(嶽飛)子雲(嶽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日:‘~?’”本句斥責了秦檜製造冤獄,誣陷迫害抗金將領岳飛及其子嶽雲等的醜惡行為。後來人們常用“莫須有”斥責憑空捏造罪名,誣陷好人的卑劣行徑。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脫脫 《宋史·嶽飛傳》

世之治亂,在賞當其功,罰當其罪,即無不冶。

元·脫脫等《宋史·宋珙傳》。這幾句大意是:國家的治和亂,在於獎賞要和他的功勞相當,懲罰要和他的罪過相當,做到這一點,就沒有浩理不好的國家了。~幾句指出刑賞得當與治理國家的關係。作者繼承李荀子“刑稱罪則治,不稱罪則亂”(《正亂》)的思想·認為賞當其功,能激勵人民爭相殺敵立功;罰當其罪,罪者服罪輸情,聞者膽戰戒懼。賞罰公正分明則無事不成,天下自然得以大治。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脫脫 《宋史·宋珙傳》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元·馬致遠《漢宮秋》。這兩句大意是:千軍萬馬比較容易組織起來,一個優秀的將領卻很難找到。這是漢元帝的一句唱詞,卻道出了軍事上一條重要的經驗,即良將難覓。因為將領是全軍的統帥。士兵的靈魂。主帥的一個錯誤判斷,可以導致全軍覆沒,甚至危及社稷江山,而主帥的一個果斷,正確的決定,可以力挽狂瀾,使江山轉危為安。因而擇將必須慎之又慎,而一個優秀的將領又極難發現。此句常用來說明傑出的將領難以發現,必須注意尋求。

元代戲劇家 馬致遠 《漢宮秋》

養軍千日,用軍一時。

元·馬致遠《漢宮秋》。這兩句大意是:長期培養軍隊,以應一時之急需。此二句強調軍人在關鍵時刻應持的態度。作者認為軍人平時受國家供養,訓練,不讓他們幹其它工作,為的是一旦國家需要,就能奮不顧身地報效國家。此二句也作“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用以強調軍人的義務和責任,或表示“有備無患”、“安不忘危”的思想。

元代戲劇家 馬致遠 《漢宮秋》

一人拼命,萬夫難當。 元朝名人名言

元·關漢卿《單刀會》。這兩句天意是;一個人拼命作戰,一萬個人也難以抵當。此二句談士氣的重要。一個人若下定必死的決心,一定無所顧忌。兵法說“必死則生,幸生則死”(見《吳子·治兵)就是這個道理。此二句形容士氣的重要,全軍都能以死相拚,視死如歸,就可以勇奪三軍。

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單刀會》

農為國家急務。所以順天養財、禦水旱、制蠻夷之原本也。

元·脫脫《宋史·錢彥遠傳》。天:遵循天道。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所以古時稱發展農業為順天。養財;積累財富。蜜夷;我國古代對南部和東部各民族的統稱,此喻指敵人。這幾句大意是:農業是國家一刻也不能放鬆的大事,它是順從天道、積累財富、抵榔水旱自然災害和制服敵人的根本啊。是起居舍人錢彥遠給仁宗皇帝上疏中的一段話。他認為農業是國家經濟的基礎,是國計民生的根本,重視農業、發屜農業是刻不容緩的急務。他在上疏中指出,宋代開墾的荒田沒有唐代多,地方官員對農業不重視,朝廷有關農業的許多規定只是一紙空文。因此,他建議地方應建立勸農司這一專門機構,國家應加強對農業生產的管理等等。錢彥遠重農的經濟思想是很有見地的,時至今天也仍有其價值。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脫脫 《宋史·錢彥遠傳》

三冗不去,不可為國。

元·脫脫等《宋史·宋祁傳》。三冗:指天下有定官而無限員,天下廂軍不任戰而耗衣食,僧道日益眾多而無定數。為國:治理好國家。這兩句大意是:不把三種多餘的人員去掉,就不能把國家治理好。這是宋祁給宋仁宗趙禎上疏中的兩句話。宋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分裂割據.以高官厚祿為條件,解除將領及藩鎮兵權,從中央到地方,官職雖是一定的,但官員沒有限制,吏治混亂;除京師正規軍禁軍外,各州還招募大量廂軍,國家供養了一支龐大而不能作戰的軍隊;不從事生產的和尚、道士也日益增多,不加節制。“三冗”的存在,消耗了國家大量的財政開支,形成了宋代積弱積貧的嚴重局面。針對這些政治弊端,宋祁提出了罷還僧道,驅散廂軍、裁減冗官的主張,以期改變宋朝的孱弱局面。這些卓有見地的政治主張,也可供後世人作為借鑒。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脫脫 《宋史·宋祁傳》

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難求。

元·迺賢《南城詠古》。士:有才能的人。這兩句大意是:千金有什麼可惜,一個有才能的凡原本是難以求得的。相傳燕昭王渴望中興,深探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曾于易水南築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請天下士。作者詠唱~,就是以“千金”與“一士”相對比,以強烈的反差襯托士之難求可貴。千金只不過千金而已,而燕昭王招徠人才,得一樂毅,任為亞卿,率軍擊破齊國,下齊七十餘城,使燕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成就千秋功業,足見“一士”比“千金”貴重得多。這種對比襯托的表達方法可以學習,也可用此名句論說有才能的人的難得與可貴。

元代回族詩人 迺賢 《南城詠古》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元朝名言語錄

元·脫脫等《朱史·王安石傳》引王安石言。這幾句大意是:天象的變異不足以害怕,祖宗的成規不足以效法,人們的議論和攻擊不足以憂慮。王安石看到北宋當時社會政治的嚴重弊端,提出了變法革新的政治主張,但是卻遭到了保守勢力的猛烈攻擊。他們鼓吹“天命”論,宣揚天象的變異是時人的懲罰,藉口祖宗定下的成規不可更改,煽動人們反對改革。這幾句話就是針對這種攻擊而言的。王安石表示:自然自有自己變化的規律,天象的變異與人事無關,因而不足害怕,祖宗的成規只適用於祖宗的時代,形勢變了,法規也應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不可因循守舊,抱守殘缺;他人的議論和攻擊不足憂慮,只要堅信自己的主張是正確的,就堅決地幹下去。他的話具有反“天命”的唯物主義因索,充滿著無所畏懼的鬥爭精神,顯示了政治家的襟懷與風度,對我們今天仍有啟發和教育意義。可用於宣傳和堅持改革,也可用“天變不足畏”反對迷信和“天命”思想,用“人言不足恤”表示不怕他人的議論,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脫脫 《朱史·王安石傳》

得土地易,得人心難。

元·脫脫等《朱史·楊茼俸》。兩句大意是:攻城掠地,“強力可得,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而要得到人心,使人心信服,進而得到人民的擁戴,則很困難。”宋甯宗時,北方金人控制區因鬧災荒,大批人投奔到南宋來,南宋守邊官吏拒不接待還射殺他們。楊簡針對此事說了選樣的話,表現出楊筒重民、愛民的思想。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脫脫 《朱史·楊茼俸》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元·脫脫等《宋史·嶽飛傳》引嶽飛語。這幾句大意是:文臣不貪圖錢財,武臣不顧惜死亡,國家就得到太平了。這幾句根據文臣武將各自的職責和各自易犯的弊病作出要求,表現了南宋愛國英雄岳飛在內憂外患、國難當頭的時刻,希望政治清明、國家太平的理想。可用來評淪古之文臣武將,也可用來要求今天政府和軍隊的幹部。

元朝末期政治家,軍事家 脫脫 《宋史·嶽飛傳》

吳娃二八正嬌容,鬥草尋花趁暖風。

元·貢性之《暮春》。吳娃:吳地的美女。二八:指十六歲。鬥草:指鬥百草的遊戲,以草為比賽對象,或對花草名,或鬥草的多寡、韌性等。這兩句大意是:一群年輕美麗的南方少女,趁著春日暖風在田野裡尋花采草,一起作鬥草的遊戲,玩得真夠盡興。詩的下兩句寫:“日暮歸來春困重,秋千閑在明月中。”意思是晚上歸來的時候感到困倦,再也沒精神去打秋千了,讓秋千在大好月光下靜靜地閑著。這首詩寫了少女的歡樂生活,也寫出了少女的嬌憨之態,他們無憂無慮,盡情盡興,洋溢著青春的真趣。

元代學者 貢性之 《暮春》

茅廬竹徑,藥井蔬畦,自減風雲氣。 元朝名人名言

元·馬致遠《般涉調·哨遍》[半世逢場作戲]。藥井:芍藥欄邊的水井。蔬畦(qi):有土埂圍著的菜畦。這幾句大意是:住于茅廬裡,走在竹徑上,井畔澆芍藥,畦裡種蔬菜,生活在恬靜的田園裡,自然就會減少憤世嫉俗的風雲氣概。馬致遠早年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晚年隱居田園,過著“酒中仙、塵外客、林間友”的生活,閒散自適,~即他晚年生活、思想的具體寫照,表現閒適生活,田園情趣,可以借用。

元代戲劇家 馬致遠 《般涉調·哨遍》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盡樽前有限杯。

元·白朴《陽春曲·知幾》。這兩句大意是:今日有酒今日就來個一醉方休,姑且喝完眼前這有限的酒。作者生活在異族統治的元代,大志不伸.不得其用.深感社會的黑暗和不平,唯有以酒來澆愁。這裡有消極頹廢思想的表現,更是作者不得意的自我排遺。現在常用來形容得過且過.消極苟且的生活態度,也形容人只顧眼前.沒有長遠打算。

元代曲作家 白朴 《陽春曲·知幾》

天公放我平生假,剪裁冰雪,追伴風月,管理鶯花。

元·馬致遠[大石調·青杏子]《悟語》。這幾句大意是:老天爺給我一生放假,要我主宰風花雪月,陶醉于自然。馬致遠懷才不遇,寄身田園,卻故作曠達。他希望生活於與世無爭的大自然裡,領略自然之美.使不平靜的心境達到暫時平衡,沉浸在“寵辱偕忘“的心態中。以上幾句正是這種心態的反映。

元代戲劇家 馬致遠 《悟語》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這幾句大意是:經過秦漢故地,看到昔日的萬間宮殿如今都化成了塵土,止不住內心傷悲。古今多少興亡事,不論那個朝代興也好,亡也好,都是老百姓受苦。元文宗天曆二年(西元1329),作者被征為陝西台中丞,治旱救災。作為一個正直的官吏,他對人民的苦難深為同情,在行經秦漢故地時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作品。作者由眼前所見聯想到歷代王朝的變遷,看到了統治者與人民群眾之間利益的截然對立,得出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結論,對人民的苦難,表示十分的沉痛。曲句由抒情到議論,極其自然,思想縱貫古今,概括性極強。作者善於從一點生髮開去,進行廣闊的聯想,作出極富概括性的高屋建瓴的結論,這些都是應該學習的。

元代散曲家 張養浩 《山坡羊·潼關懷古》

愧乏經濟才,徒然守章句。 元朝名言語錄

元·王蒙《暮宿田家作》。經濟:經世濟民,治理國家。徒然:白白地。這兩句大意是:我自愧沒有治國濟民的才幹,只會白白地守住經書文章死讀。這首詩是作者暮宿田家時有感於兵戈未息,賦稅日重,農民生計困苦而作,末四句是:“我願息兵戈,海宇重農務。~”,反映了一個正直士大夫對農民的同情,對時局的關懷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元朝畫家 王蒙 《暮宿田家作》

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

元·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這兩句大意是:轉眼又到傍晚,紅日西沉,快得像下坡的車。兩句以日落之速感歎歲月飛逝,可用以抒發珍惜時間之情,也可藉以感歎歲月蹉跎之意。

元代戲劇家 馬致遠 《雙調夜行船·秋思》

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這兩句大意是:畫老虎時,畫虎皮容易,畫出它的骨骼十分困難;瞭解一個人,認識他的面貌容易,認識他的思想則十分困難。此二句極言真正瞭解一個人的困難。因為人的思想感情很複雜,要瞭解一個人究竟如何,的確很困難。一般來說,“路遙知馬力”,“烈火見真金”。只有通過時間或艱苦的考驗,才能看清一個人的思想本質。可以此二句說明社會複雜,人心不易知;也可用來告誡人們對人要深入考察,不要輕信,以免受騙上當。

元代雜劇作家 孟漢卿 《魔合羅》

人海闊,無日不風波。

元·姚燧《中呂陽春曲》。這兩句大意是:人海廣闊,無論什麼時候都會有風波。人多事多。茫茫人海,芸芸眾生,心性各異,追求不同.更兼善惡正邪之殊,隨時都會有矛盾和鬥爭發生。這兩句以海之闊來比人之多,以海之風波無體無止來比人類社會時時都有矛盾鬥爭,比喻非常恰當,多用來感歎人世的複雜。

元代文學家 姚燧 《中呂陽春曲》

江山王氣空千劫,桃李春風又一年。 元朝名人名言

元·耶律楚材《鷓鴣天》。王氣:指王朝的氣運。千劫:佛家說世間一成一敗叫一劫,千劫指時間久遠。這兩句大意是:古往爭今來,代代王朝徒然地你興我替,唯有桃李不管這些,在春風的吹拂之下,一年一度地開放。詩句通過世事的變遷,桃李的榮謝,表現了對世事、人生的慨歎。人事的興替與自然景物的變遷渾然一體,增強了詩句的蒼茫之氣。這兩句可用來表現世事滄桑之感。

蒙古帝國大臣 耶律楚材 《鷓鴣天》

想秦宮漢闕,都散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樵沒話說。

元·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這幾句大意是:想那昔日秦漢時的宮殿,今已都成了衰草萋迷牛羊遍地的荒野,如果不這樣,漁人和樵夫就沒有了閑說古今的資料。秦皇漢武,何等雄武;秦宮漢闕,何等崔嵬;而朝代更替,你興我滅,如今都成了荒原草野,只能留給漁樵當作故事數說。幾句對封建王朝的興替進行了冷模的譏諷,同時又籠罩著世事滄桑的慨歎。景物的描寫與對世事的議論結為一體,在描寫與議論中抒發出作者的情感。這種高超的描寫、議論與抒情相結合的方法值得借鑒。

元代戲劇家 馬致遠 《雙調夜行船·秋思》

常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得幾時。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橫行:指螃蟹橫行前進。這兩句大意是:常常用冷眼觀看那螃蟹,看你還能橫行多少時間!《瀟湘雨》雜劇中的翠鸞與崔通結為夫妻,崔通做了官別娶妻室,把翠鸞說成逃奴,選配沙島,企圖在路上將她害死,使翠鸞備受折磨。幸虧路上遇到翠鴦已做了廉訪使的父親,拿下了崔通,使翠鴦出了氣,當時翠鴦念了這兩句詩。詩句托物喻人,以螃蟹比喻囂張一對的人物,對他們滿含仇恨和蔑視。~是古代流行的俗語,多用於諷刺、詛咒挾勢專權、橫行霸道的人物行惡不會長久。明人朱國楨《湧幢小品》引這兩句為“京師人為嚴嵩語”,咒駡嚴嵩父子橫行無忌,欺壓臣民,終有一天會敗亡。據說在上海偽警察局長宣鐵吾壽日時。齊白石曾畫螃蟹並題後句,以“得”作“到”。此句多以“螃蟹”喻敵人和一切橫行不法的人。

元代戲曲作家 楊顯之 《瀟湘雨》

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

元·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這兩句大意是:不與人爭名逐利,不與人爭辯是非曲直,塵世的紛擾和煩惱就不會找上門來。在“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攮攘蠅爭血”(馬致遠與本條曲句同套散曲語),爭名逐利無休止的現實中,作者深感社會的污濁,塵世的險惡,因此產生了這種消極避世的情緒和超然物外的思想,其中也含有他對現實的激憤,對封建社會功名富貴的鄙視。現多用來表現消極避世,當老好人的思想。

元代戲劇家 馬致遠 《雙調夜行船·秋思》

越聰明越受聰明苦,越癡呆越享了癡呆福,越糊突越有糊突富。 元朝名言語錄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糊突:糊塗。這幾句大意是:越是聰明的人卻越因聰明而吃盡苦頭,越是癡呆、糊塗的人,卻越有福分,享盡了富貴榮華。封建社會是非混淆,黑白顛倒,頭腦清醒的有識之士往往因不滿現實,力圖變革而吃盡苦頭,渾揮噩噩之輩卻能順應黑暗潮流而得以享盡榮華富貴,這怎麼能不讓人感到痛心,感到不平!這幾句運用“越……越”的句式形成排比和對比,鮮明地揭露了這種不正常不合理的社會現象,流露出一種憤世嫉俗的感情。可用於表現舊社會賢愚顛倒的黑暗現實,也可以借鑒這種運用“越……越’句式造成排止和對比以突出主旨的造句法。

元代戲劇家 馬致遠 《薦福碑》

春色雖微已堪惜,輕寒休近柳梢旁。

元·劉因《探春》。春色雖微:這裡指初春時常柳梢微微露出的淺黃色。堪惜:值得愛惜。輕寒:指春寒。這兩句大意是:春色雖然微弱也值得憐惜愛護,料峭的春寒莫要靠近柳枝梢頭,把這一點春的資訊扼殺。寫出一片惜柳憐春之情。可藉以表明要愛護新生事物,珍惜哪怕還很微小的新成果。

元代詩人 劉因 《探春》

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一夜猛難成。

元·湯式《慶東原·京口夜泊》。這幾句大意是:城頭的鼓聲,江心的浪聲,山頂的鐘聲,攪得人心煩意亂,一夜沒有睡成。這支小令寫夜泊時的所聞所感。作者連日孤帆漂流,今夜暫泊京口(今江蘇鎮江市),本已有漂泊無依之感,再加鼓聲、浪聲、鐘聲三音並擾,更增失意悵惘之情,無怪乎要“一夜夢難成”了。我們可以學習這種以環境渲染心境的表現手法,也可以借鑒以描寫江湖漂泊之感。

元末明初散曲作家 湯式 《慶東原·京口夜泊》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這幾句大意是:一聲梧葉落地,加重一層秋夜的淒涼;一點雨水滴在芭蕉葉上,增多了一分客子的憂傷;三更時分從歸夢中醒來,三更以後就再也不能進入夢鄉。這首小令是寫客子夜雨所感。唐人詩雲:“一葉落知天下秋”。臨秋猶奔波於旅途,不得歸家,難免產生種種愁思,何況是淒風苦雨之夜!夜半三更從歸夢中醒來,聽到梧葉落地添秋意,聽到雨滴芭蕉增愁思,淒涼的秋夜,憂鬱的心事,自然使他難以入睡了。作者在這裡連用三個疊詞、三個數量詞組來表現自己的客愁與鄉思,用渲染秋聲來烘托秋思,一步一步推向高潮,這些描寫方法我們都可以借鑒,也可化以描寫夜思。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 《水仙子·夜雨》

鴻雁飛南北,關河隔弟兄。 元朝名人名言

元·薩都剌《寄舍弟天與》。關河:泛指一般關隘山河。這兩句大意是:鴻雁猶可南北相飛,而我們弟兄卻被遙遙關河隔絕。詩句用鴻雁之南北相飛反襯弟兄之關河相隔,在人不如雁的慨歎中抒發深沉的手足之情。可化用以寫千里迢迢,關山相阻之思念。

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 薩都剌 《寄舍弟天與》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霜林醉:樹林經霜而變紅。醉,指紅。這兩句大意是:早晨,經霜的樹林都變紅了,是誰把它染得紅顏如醉?都是離人那流不盡的眼淚。這兩句是鶯鶯送別張生時的唱詞,形容傷別的眼淚染紅了如醉如癡的楓林。在“霜林”前面用了“誰染”二字,好像景物的變化是有人促成似的。樹林經霜變紅,這是自然現象,然而鶯鶯淚眼望去,好像楓林也都帶著悲哀的色彩。這不但化靜為動,寫活了秋景;同時以有情看無情,使景物盡著感情色彩,充分地寫出了鶯鶯內心的離情與別苦。作者這種移情的手法運用得很高妙,我們可借來描寫離愁別恨。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這兩句大意是:遍人間的煩惱都填滿了我的心胸,估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能載得動?崔鶯鶯送走張生之後,別離的悲痛、淒涼、怨恨和擔憂,一齊湧上心頭,她覺得世上所有的煩惱都填滿了自己的心胸,內心痛苦之極。曲詞充分表現出封建婚姻制度對青年男女精神上的摧殘。第二句運用形象的,誇張的手法來表現“煩惱”,由李清照《武陵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演化而來,賦予沒有形體、不能稱量的情感以沉重的分量,再加上“大小車兒”載不起的誇張,就給人以一種真切而具體的感受。這種寫作方法也可借鑒。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投至兩處凝眸,盼得一雁橫秋。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二折。投至:臨到。兩處凝眸:指漢元帝、王昭君南北相望。一雁橫秋:鴻雁在秋空中飛來,古有鴻雁傳書之說。這兩句大意是:雙方兩地相望,盼著對方的消息。這是漢元帝與王昭君即將分別時的唱詞。《漢宮秋》寫漢元帝與王昭君兩情相愛,由於番兵的威逼,漢朝的軟弱,元帝不得不與昭君分別。人尚未別,已經想起分隔兩地之後的相思。他無比悲痛傷感,唯盼著鴻雁能傳遞雙方的相思之情。這兩句可化用以寫臨別時的感傷,也可以抒寫兩地相思之情。

元代戲劇家 馬致遠 《漢宮秋》

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裡長亭,減了玉肌。 元朝名言語錄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金釧(chuàn):戴在手腕上的金鐲子。長亭:古代設在大道旁邊為送行餞別而用的亭子。這幾句大意是:(鶯鶯)剛聽見說一聲張生要走,手晚上戴的金鐲子立刻就松了下來;遠遠看見送別的十裡長亭,身材馬上就瘦了下來。《西廂記》中這一折,通常稱作“長亭送別”,是全戲的高潮,主要是寫鶯鶯和張生被迫離別之情。~幾句用高度誇張的手法寫鶯鶯聽到張生要走的刹那間產生的悲傷欲絕的心理感受。過於憂愁和悲傷容易憔悴消瘦,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但憂愁和悲傷在刹那間使人“松了金釧”、“減了玉肌”卻是不可能的事。由於崔、張二人相愛得探,感情篤厚,剛把婚事定下來就被強行拆開,所以~幾句不僅不顯得“誇張”,反而使人感到非常真切自然,情味濃郁,形神畢現,並贏得人們的深深同情。這種使用高度誇張的語言表現人物強烈感情的方法很值得借鑒,但一定要運用得當,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寄語西河堤畔柳,安排青眼送行人。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青眼:原指用黑眼珠對人正視,用以表示對人喜愛或器重,這裡指柳葉,語意雙關。這兩句大意是:我心愛的人就要離我遠行了,寄語西河岸邊的柳葉,深情地望著他與我一起為他送行吧!這是老夫人準備送張生赴京趕考時鶯鶯的道白。西廂相會不久,老夫人就察知了鶯鶯與張生結合的事情,無奈把鶯鶯許配張生,然後又逼張生上京應試。情人相別,鶯鶯無限痛苦,對張生不盡地繾綣,萬般的惜別之情無由發洩,唯有托于楊柳,請柳葉與自己一起為張生送別。此兩句以有情托無情,更見有情者之摯情。可用以表現送別。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糠和米,本是相倚依,誰簸揚你作兩處飛。

元·高明《琵琶記·糟糠自厭》。這兩句大意是:糠和米本來相互結合在一起,是誰把你簸揚得兩處分飛?趙五娘與蔡伯喈本是夫妻,蔡伯喈考中狀元被招贅在相府,趙五娘在家生活艱辛,痛苦不堪。她的這幾句唱詞以糠比自己,以米比蔡伯喈,說明貴賤不同,難以相守,並對造成夫妻分離的原因提出了質問,反映了內心的不平。比喻樸實貼切,符舍趙五娘的地位與遭遇。

元代戲曲作家 高明 《琵琶記·糟糠自厭》

三十三天覷了,離恨天最高;四百四病害了,相思病怎熬。

元·鄭德輝《倩女離魂》第一折。三十三天:梵語“忉利天”,在須彌山頂上,極高。四百四病:形容病多。這幾句大意是:極高的三十三天我仔細看過,它高不過離恨天;許許多多的病害過了,而相思病最難熬。這幾句主要用對比來表現倩女的離恨相思之苦。意中人被逼離去,她痛苦難耐,覺得三十三天之高遠比不過她的離恨之高,四百四病之苦數相思病最難熬。可用來描寫難熬難耐的離恨與相思。

元代學者 鄭德輝 《倩女離魂》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元朝名人名言

元·王實甫《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斷腸人:即相思之人。斷腸,極言相思之苦之極。這兩句大意是:舊淚未去,新淚又增,相思人思念相思人。小令中的女主人公思念自己的情人,日夜哭泣,“新啼痕壓舊啼痕”,流淚不斷。當想到自己所思念的人必定也像自己思念著他一樣地痛苦時,就更增痛苦。重疊手法的運用,充分地表現出主人公的思緒和痛苦,我們可以學習這種方法。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別時只說到東吳,三載餘,卻得廣東書。

元·徐再思《陽春曲·閨怨》。東吳:今蘇州一帶。這幾句大意是:分別的時候你只說到東吳就回來,三年多過去了,卻得到了你從廣東寄來的書信。這幾句描寫商人婦的哀怨。其一怨作為商人的丈夫去的地方太多,其二怨丈夫出去的時間太長,其三怨丈夫三年多才寫回來一封家書,由此表現出她獨守空閨的孤單寂寞。這種通過前後對比抒發感情的方法可以借鑒。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 《陽春曲·閨怨》

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盈盈:水清淺貌。盈盈秋水:形容眼波明淨。蹙(cù促):皺(眉頭)。淡淡春山:淺淡的雙眉。這兩句大意是:(鶯鶯渴望見到張生,)幾乎望穿了雙眼,皺壞了雙眉。這是紅娘的唱詞,從紅娘的眼中寫出鶯鶯的神態。“望穿”“蹙損”極寫其渴望之極,其相思之苦由眉眼可見一斑。兩句還透出紅娘對鶯鶯的同情和愛憐。可用以寫女子對愛情的渴望,對情人的相思。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春心:兩性愛幕的心情。這兩句大意是:春心被張生系住,無奈感情不能暢通,只覺得情比柳絲還短;和張生僅隔花蔭卻不能親近,只覺得人比無涯還遠。鶯鶯“自見了張生,神魂蕩漾,情思不快,茶飯少進”,害起相思病來了。這兩句就是她吐露相思心跡的唱詞。張生的出現,系住了鶯鶯一顆火熱的春心,她愛張生愛得深沉,卻又不敢放縱自己的感情,以致感到和柳絲相比,反倒顯得感情淺短。她想親近張生,但雖然二人近得像隔著花蔭一樣,卻又難得親近,相比之下,“天涯”反倒顯得近了。這樣就把鶯鶯心靈深處熱戀張生,一心想親近張生的熾烈感情寫出來了。為了顯出她這種感情的深度,作者把它與可度量的事物進行對比,給人以一種真切的感受。可用以寫愛情熾熱。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 元朝名言語錄

元·姚燧《越調憑闌人·寄征衣》。君:尊稱,這裡指妻子稱丈夫。妾:舊時女子在丈夫面前自謙之稱。這幾句大意是:想給你寄冬衣,怕你有了冬衣不回還;不給你寄冬衣,又怕你衣服單薄受風寒;是寄還是不寄,叫我實在千難又萬難。天寒寄征衣,這似乎是一件無須猶豫的事,但它牽涉到了夫妻的團圓,觸到了思婦內心的隱痛,因而使她“千萬難”。這幾句展示了閨中思婦的矛盾心理。閨中思婦如此,邊地征夫又怎樣呢?作者就是這樣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寫出了思婦、征夫的痛苦生活。我們要學習這種善於通過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深入挖掘其思想內涵的方法,以小見大,使自己的作品具有豐富的意義。

元代文學家 姚燧 《越調憑闌人·寄征衣》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玉人:容貌漂亮的人,這裡指張生。這幾句大意是:夜幕降臨,月上西廂的時候,我半開著門兒等待著你。風兒吹來,花影拂動,彷佛你已經來到了身邊。這是鶯鶯寫給張生的約會詩。前兩句寫了約會的時間和地點,表示對張生歡迎的態度,後兩句寫鶯鶯等待張生的心理活動。詩句以明月東升,微風吹拂,花影珊珊,創造出一個幽靜美好的約會環境。鶯鶯等待著張生,是那樣地激動,又有點不安,以至於花影拂動,就認為是情人已經來了。然而,這畢竟是鶯鶯在約會詩中想像的情景,主要表現出鶯鶯對張生的盼望和多情。由於《西廂記》的流傳,這首詩已成為戀人的約會詩,“待月西廂下”更成為情人約會的代稱。詩句中以非疑是的手法也可作為描寫情人約會時微妙心理的借鑒。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芳橫無終日,貞松耐歲寒。

元·關漢卿《望江亭中秋切鱠》雜劇第一折。這兩句大意是:芳豔的術槿花不到一天就會凋謝,而堅貞的青松經受歲末嚴寒也不減翠色。作者用比喻說明富貴、優裕條件下的愛情往往不會牢固持久,而經歷了艱苦的磨難愛情就能久遠。這兩句從唐代劉希黃“願作貞松千歲古,誰論芳槿一朝新”的詩意中化出,可用于讚美堅貞持久的愛情。

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望江亭中秋切鱠》

我是個多愁多病身,怎當你傾國傾城貌。

元·王實甫《酉廂記》第一本第四折。怎當:怎能經得住。傾國傾城:形容女子極其美麗,典出《漢書·孝武李夫人傳》。這兩句大意是:我這多愁多病的身子,怎能經受住你那絕世容貌的吸引呢?張生之愁是由鶯鶯美貌而生,夙願未償,事不得諧,愁就不能解。愁多鬱結乃成病,即稱思病也。在特定情況下,這“多愁多病”已成了“多情“的同義語。《紅樓夢》二十三回寫黛玉聽得寶玉對地說“我是那多愁多病身,你便是傾國傾城貌”時,立即就生氣了。因為地知道這兩句話非同一般,而有著表白愛慕,追求的特定內容。《紅樓夢》的這段描寫,是對《西廂記》~兩句曲詞的最好注解。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酉廂記》

我明日透骨髓相思病纏,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我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 元朝名人名言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透骨髓相思病:相思深入骨髓,病情擻重。秋波;像秋水般明淨的眼睛。意惹情牽:牽腸掛肚,神魂顛倒。這幾句大意是:我明天一定要染上深入骨髓的相思病,怎能抵擋住她臨去時含情的眼神兒那一轉,我即使是鐵鑄石刻的人,也會被牽惹得情不自禁,神魂倒顛。~是《西廂記》中的千古名句,寫張君瑞與崔鶯鶯於佛殿相逢,張生便一下為鶯鶯的美麗容顏所傾倒,不禁神追目注,愛慕之極,頻頻以眉目傳情。落花固然有意,流水也非無情。聰明的鶯鶯對張生愛的關注不會不有所察覺,但相國千金的身份,森嚴的封建禮教,又加在大庭廣眾之間,使她不能作出任何明朗的表示。何況對眼前這個美貌書生的身份、門第、氣質、愛的真誠度也需作一番思忖和判斷。但千載難逢的良機義不容輕易錯過,當她在內心深處對第一印象作了肯定的判斷之後,就抓住臨去的一瞬,用含蓄而不易為人察覺的“秋波部一轉”,作了積極的反應,發出心底的愛的信號。這信號迅即在張生身上得到觸電般的感應,使張生神魂顛倒.不能自已。這幾句寫張生、鶯鶯過一對青年男女一見鍾情的心態,精妙深刻,入木三分。戰前人評曰:“秋波一句是一部《西廂記》關竅。”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爾儂我儂,忒刹情多,情多處熱似火。

元·管道升《我儂詞》。爾:你。儂:我。忒(te)刹:太,過甚。情多:多情,深情。這幾句大意是:你和我,我們的愛情太深了,深情處好像火一樣熾熱。管道升(字仲姬)是元代著名詩人、書畫家趙孟頫(fu)的夫人。她是一位感情豐富、愛情專一的女子,她用俚語寫成的這首極富民歌風味的愛情詞,淺近易懂,感情熾烈,堪與樂府民歌《上邪》和敦煌曲子詞《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相鼎立。這苜詞的全文是:“~,把一塊泥撚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撚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看,他們兩個合二而一,又一分為二,何等融洽,何等親切!他們已經不僅是行影不離,夫唱婦隨,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盛情溶化,密不可分了。還有什麼愛能比得上他們呢?

元代女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 管道升 《我儂詞》

名標青史,萬古流芳。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標:寫明。青史:史書,古人在青竹簡上記事,故稱青史,留:保留。芳:芳香。這兩句大意是:美名載入史冊,千秋萬代被人傳揚。《趙氏孤兒》寫春秋時晉國權臣屠岸賈殺賢臣趙盾全家,井搜捕孤兒趙武;跟趙家友善的民間醫士程嬰和正直老臣公孫杵臼,共謀救出孤兒,為趙家報了仇。~兩句是程嬰從宮中救出初生的孤兒,交托給公孫杵臼時說的話:“老宰輔(指公孫忤臼),你若存的趙氏孤兒,當~。”這兩句常用來形容人的功勞很大,已被寫進史冊,將美名永傳。

元代雜劇作家 紀君祥 《趙氏孤兒》

我是個不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

元·關漢卿《南呂一枝花·不伏老》。這幾句比喻自己歷盡人世滄桑,經過幹錘百煉,形成了十分頑強的性格。作者身處黑暗的元代社會,經過無數次的磨難,深感社會上有那麼一種人,把他看成一粒軟弱可欺的豌豆,肆意蒸它、煮它、捶它、炒它,妄圖把它一口吞進肚裡。然而他們沒曾料到,作者不是一粒普通的豌豆,而是一粒銅豌豆: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經過那些“廚師”們反復“加工”,這顆銅豌豆不但沒有被吞噬,反而變得更加堅硬了。~連用四個疊句.反復渲染,好比眾音繁響,而“響噹噹”三字則一錘定音,兩相結合.奏出一曲音韻鏗鏘.氣壯山河的戰鬥樂章。千古之下讀了,猶令人如聞鐘磬金鼓之聲。此句可用以表現在惡勢力的欺壓、圍攻中堅韌不屈的戰鬥意志和反抗精神。

元代雜劇作家 關漢卿 《南呂一枝花·不伏老》

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元朝名言語錄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這兩句大意是:每天首先需要考慮的事是柴米油鹽等生活必需品。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不可一日或缺的物品。所以人們首先要為“食”而操勞。這句話多用以表現為生活而籌畫奔波的辛勞。

元代戲曲作家 武漢臣 《玉壺春》

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之魚。

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二折。這兩句大意是:慌慌張張像無家的狗,急急忙忙像漏網的魚。這兩句描寫狼狽逃竄,用比喻刻畫了逃跑者的情態,表現出驚慌、恐懼、匆忙、失魂落魄的狼狽相。由於它通俗形象,已成為人們的口浯。可兩句並用,也可單用。或用於戰敗後逃出重圍,或用於逃出伏擊圈。或用於逃脫看守,或用於遭斥而竄,不一而足。多用於貶義。

元代戲曲作家 鄭廷玉 《後庭花》

未語人前先靦腆,櫻桃紅綻,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靦腆(miǎntiǎn免恬):羞澀不語的樣子。櫻桃:櫻挑的果實,這裡比喻女子小而紅潤的口。玉梗:光潔如玉的粳米,這裡比喻潔白的牙齒。恰方言:才說話。這幾句大意是:在人前含羞不語,從那紅櫻桃般的小嘴裡露出粳米般潔白的牙齒,半響才開始說話。這幾句寫張生眼裡所看到的鶯鶯的容貌、神情,繪形繪聲,宛然若見。可用以描繪美貌女子羞澀的神態。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宮樣眉兒新月偃,侵入鬢雲邊。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宮樣:宮中打扮。偃(yǎn):臥。這兩句大意是:細長的宮眉像伏臥著的一彎新月,延伸到如雲一樣的鬟發邊。在原詞中,這兩句寫鶯鶯的美貌。她既有新月似的細長彎曲的眉毛,又有雲彩一樣鬆軟美麗的鬢髮。作者以新月入雲喻娥眉入鬢,恰切而形象。可化用以寫女子的美貌。

元代雜劇作家 王實甫 《西廂記》

空庭疏雨後,四壁亂蛩鳴。 元朝名人名言

元·劉詵《對客暮坐》。這兩句大意是:傍晚時分,一陣微雨過後,在空闊的庭院四壁,一群蟋蟀正在雜亂地鳴叫。詩句採用了以靜襯動的手法。雨後的庭院空曠寂寥,闃無人聲,只有蟋蟀在四壁爭先恐後地亂鳴,顯得分外聒噪。可用來描寫亂蛩的鳴聲。

元代音樂家 劉詵 《對客暮坐》

四月夏氣清,蠶大已屬眠,高首何昂昂,蛾眉複娟娟。

元·趙孟頫《題耕織圖》。屬(zhǔ主):接連。眠:指蠶每次蛻皮前像睡眠那樣不食不動的現象。蠶在生長過程中要蛻皮四次,入眠四次。娟娟:形容秀麗美好。這幾句大意是:四月初夏天氣清爽,蠶已多次入眠蛻皮,長得圓圓胖胖。它的頭高高抬起多麼昂揚,那彎彎的眉毛又多麼娟秀好看!四月初夏,蠶進入眠期,蛻一次皮,長大一點。這時的蠶長得白白胖胖,入眠時頭也抬得高高的,詩人以“何昂昂”來形容,使蠶帶有幾分英雄氣概;而蠶的頭上仿佛長著美女的眉毛,詩人以“複娟娟”來形容,又使它帶有一種嫵媚的氣質。作者在這裡把蠶的形象刻畫得十分可愛,可用以形容長大了的蠶。

元代畫家 趙孟頫 《題耕織圖》

老蠶或雪繭,吐絲亂紛紜。

元·趙孟頫《題耕織圖》。這兩句大意是:長老的蠶要結出雪白的繭,正在慢慢地紛紜不斷地吐絲。老蠶要吐絲結繭,為了結成這個厚厚的絲繭,它需要不停地吐絲,耗盡自己的生命和形體,正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紛紜“二字,寫出了蠶吐絲的繁多和辛勞。這兩句可用於寫蠶結繭,也可用來比喻人到老時成就紛出,碩果累累。

元代畫家 趙孟頫 《題耕織圖》

三月蠶始生,纖細如牛毛。

元·趙孟頫《題耕織圖》。這兩句大意是:三月裡蠶剛剛生出來,體形細得像牛毛一樣。蠶在三月出生,剛孵化出來的幼蠶體形十分細小,如果不太注意,幾乎發現不了。詩人以纖細的牛毛來比喻,非常恰當。兩句把蠶生的時節和體形,交代得既具體又形象。

元代畫家 趙孟頫 《題耕織圖》

寒猿啼斷西岩月。 元朝名言語錄

元·周權《冷泉亭》。本句大意是:夜色寒冷,猿啼不止,一直到夜月消失在西邊的山岩之後。夜深了,天冷了,只有西天桂著一輪孤月,那猿不知是因為寒冷,還是因為孤清難耐,一直在不停地啼叫著、啼叫著,月兒不堪聽,也默默地消失在西岩之後。此情此景,是引起了詩人思鄉的孤寂,還是失意的淒愁,抑或是莫名的悵惘種種意緒,盡在不言之中。

元末詩人 周權 《冷泉亭》

百戰歸來力不任,消磨神駿老駸駸。垂頭自惜千金骨,伏櫪仍存萬里心。

元·郝經《老馬》。不任:不能勝任。駸駸(qīn):馬走得很快的樣子,這裡比喻時間迅速消逝。千金骨:《戰國策·燕策一》記載,燕昭王想要招攬人才,郭隗給他講了一個故事:古代一個君主懸賞千金買千里馬,三年後,發現了一匹千里馬,當去買的時候馬已死了,就用五百金買下了馬的屍骨。因此,不到一年,就買到了三匹千里馬。後來就用“千金買骨”比喻求才的迫切。伏櫪,指馬關在廄中飼養。櫪,馬槽。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這幾句大意是:一匹駿馬從戰場上百戰歸來,勁力已不能勝任疆場馳騁,歲月消磨,光陰飛逝,神駿已顯得衰老,但它雖然低垂著頭,仍愛惜自己價值千金的骨酪,雖然伏在槽頭,還抱著賓士萬里的雄心。詩句是為一匹垂老的駿馬寫照。它雖然力不足而心尚不老,仍然自珍自愛,期望著有朝一日能再馳騁於萬里疆場之上。這也是詩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心態寫照,其精神可欽可佩。

元初名儒 郝經 《老馬》

長嘯一聲風刮地,雄跳三勱獸奔群。

元·於汝玉《虎》。風括地:舊說:“雲生從龍,風生從虎”,虎來隨之風起。括:包容。括地意謂席捲大地。雄跳:奮力跳躍。勱(mài):一作“勵”,通“厲”,躍起。這兩句大意是:一聲長嘯,狂風席捲大地;三伏三躍,眾獸成群奔逃。這兩句寫猛虎的聲勢雄威和群獸膽懾逃竄之狀,可用於描寫猛虎或其它猛獸的聲威。

元代學者 于汝玉 《虎》

猛虎磨牙當路嗥,目光睒睒斑尾搖。

元·迺賢《答祿將軍射虎行》。嗥(háo):野獸吼叫聲。睒睒(shǎn):閃爍的樣子。這兩句大意是:猛虎當道,張口磨牙發出嚎叫,兩道目光炯炯閃爍,帶著花斑的虎尾直豎橫搖。寫出猛虎兇惡可怕的樣子,讀之令人色變。

元代回族詩人 迺賢 《答祿將軍射虎行》

鶴立花邊玉,鶯啼樹杪弦。 元朝名人名言

元·張養浩《慶東園·即景》。樹杪(miǎo):樹枝的細梢。這兩句大意是:白鶴挺立在花邊像玉雕般清麗,黃鶯啼叫於樹梢如弦樂般動聽。鶴潔白而竦身,故用“立”用“玉”繪其挺然玉立之姿;鶯常啼而悅耳,故用“啼”用“弦”狀其婉轉如樂之聲。詩人抓住特點寫出了鶴、鶯的神韻,可見煉字的重要。

元代散曲家 張養浩 《慶東園·即景》

春風一曲鷓鴣吟,花落鶯啼滿城綠。

元·薩都刺《過嘉興》。這兩句大意是:春風中傳來鷓鴣鳥的一曲吟唱,這正是江南花落鶯啼,綠蔭滿城的暮春季節。在不少詩文裡,鷓鴣的叫聲總令人悲愁斷腸,而這裡的鷓鴣啼鳴卻成了季節交替,春去夏來的報時聲,作為陪襯的景色也寫得生機勃勃。如此歌詠鷓鴣還不多見,故顯得頗為新穎。

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 薩都剌 《過嘉興》

春色滿園花勝錦,黃鸝只揀好枝啼。

元·劉秉忠《城西遊》。這兩句大意是:春色滿園,繁花勝過錦繡,黃鸝專飛到好看的樹枝上歌唱。前一句從視覺角度寫,以“勝錦”的花點綴滿園“春色”;後一句從聽覺角度寫,黃鸝不僅啼聲婉轉,而且又以“好枝”襯托其鳴聲,越發顯得優美動聽。

元代政治家、作家 劉秉忠 《城西遊》

一泓寒碧湛清空,噴玉跳珠不少停。

元·劉賡《絕句》。泓(hóng)量詞,清水一道或一片叫一泓。湛(zhàn):清澈。這兩句大意是:一片浸滿寒意的碧水清澈空靈,像噴玉,像跳珠,從不少停。這兩句寫作者在河南百權泉湧金亭所看到的泉水湧出,形如噴玉跳珠的景象。百泉,又名珍珠泉。位於今河南省輝縣市境內,是中州遊覽勝地。湖底遍佈泉眼,豆大的水珠猶如脫線的珍珠從湖底湧出,一串串.一縷縷,晶瑩碧透。成千上萬顆跳動的珍珠,彙聚成一泓蕩漾的碧波。湖中的湧金亭周圍泉眼最多,在陽光照射下憑欄俯視,冒出的串串珍珠金光閃閃,蔚為奇觀。所以劉的詩生動地描繪道:“~;日落湧金亭下看,百泉亭似萬泉亭。”

元代史學家 劉賡 《絕句》

淺淺紅開料峭風,苦無妖色畫難工;十分不肯精神露,留待他日著子紅。 元朝名言語錄

元·方回《櫻桃花》。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妖色:豔麗的色彩。工:工巧。著(zhuó捉):這裡作“結”用。子:籽。這幾句大意是:淺紅色的櫻桃花在料峭的春風中開放,苦於沒有豔麗的色彩,很難把它畫得工巧。它此時之所以不肯完全顯露出自己的神采,是要留待日後結出通紅通紅的果實來。~運用實寫和虛擬相結合的手法描寫櫻桃花,此時花開已是“畫難工”,他日“精神露”時,情景將會何等美好!詩句給讀者留下了想像的餘地,既有眼前的實景描寫,又有日後虛想中的景致,可謂含蓄蘊藉。

元朝詩人 方回 《櫻桃花》

丹霞皺月雕紅玉,香霧凝春剪絳綃。

元·郝經《月丹》。月丹:山茶花的別名。絳綃:大紅色的絲織物。這兩句大意是:紅山茶像是用紅霞鑲嵌的皺折的明月狀的紅玉,(那含香透亮的花瓣)像是香霧凝結著春光沾在剪出的紅絹上。奇思妙想,比喻新穎。用丹霞、明月、玉盤、香霧、絳綃這眾多的意象一股腦兒地形容山茶花,把紅山茶寫得很美,形狀、色態、質地、透亮度、芳香味都一一寫了出來,讀之爭人傾倒。

元初名儒 郝經 《月丹》

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

元·倪瓚《桂花》。桂花:即木犀,秋季開花,花簇生於葉腋,花極芳香。留晚色:秋日眾花早已紛謝,桂花晚開,故曰留晚色。這兩句大意是:晚開的桂花,把它的姿色留給涼爽的三秋季節,在簾外的月光裡,灑下它疏淡的影子。這是倪瓚七律《桂花》的首聯,這首詩寫詩人由看到桂花而引起的故園之思。~可用於詠月下秋桂。

元代畫家,詩人 倪瓚 《桂花》

密幄千重碧,疏巾一拶紅;花時隨早晚,不必嫁東風。

元·楊維楨《詠石榴花》。幄(wò沃):帷幕。一拶(zā臢):擠簇成一團,這幾句大意是:層層疊疊的密枝濃葉像千重碧綠的帷幕,枝頭的榴花像簇擠的疏巾團團火紅。花時本來有早有遲,不必趕時髦委身於春日的東風。前兩句寫石榴的綠葉紅花,絢麗多姿。後兩句發議論,談花時各有早晚,不必趨勢媚時都爭搶著在春天開放。你看,石榴花不與百花爭時,任自在五月間開花,不是把初夏也裝點得很美嗎?

元末明初文學家、書畫家 楊維楨 《詠石榴花》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元朝名人名言

元·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峰巒:山峰丘巒。山河表裡:潼關一帶地勢險要,外有黃河,內有華山,所以稱為“山河表裡”。潼關:關名,後漢建安中建,在今陝西省潼關縣北,歷代均為軍事要地。這幾句大意是:潼關一帶,地勢極為險峻,華山的山峰好像都聚集到這裡,黃河中波濤如發怒般咆哮。這三句可用來描寫險關要塞奇偉壯麗的景象和險峻的地勢。“聚”、“怒”二字,賦景以情,十分生動,為篇末抒寫“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沉感慨蓄勢。

元代散曲家 張養浩 《山坡羊·潼關懷古》

愛朔雲邊雪,一聲寒角,平沙細草,幾點飛鴻。

元·許有壬《沁園春》[十載炎方]。朔雲邊雪:北方邊地的雲雪。角:號角,古時軍隊用為號令。平沙:平遠的沙漠。飛鴻:飛雁。這幾句大意是:()喜愛那北方的濃雲,邊地的白雪,喜愛那寒風中的號聲,喜愛那廣闊的沙漠,稀疏的細草,喜愛那幾隻迎著寒風飛翔的征鴻。朔雲、邊雪、寒角、平沙,邊地之荒涼曠遠可見;而數莖細草,幾點飛鴻,又使荒涼的景物憑添了許多生機,使之具有一種疏曠的美。作者以一個“愛”字統領四句,這種融情入景的寫法.值得學習。

元代文學家 許有壬 《沁園春》

春來南國花如繡,雨過西湖水似油。

元·盧摯《[中呂]喜春來和則名韻》。南國:南方,此指江南杭州一帶。西湖:即今杭州西湖。這兩句大意是:江南的春天花團錦簇,豔麗如繡,新雨之後的西湖,潮水像油一樣柔滑明亮。作者以“如繡”、“似油”這種通俗的比喻,寫出了對西湖的獨特感受。可用來描寫西湖春雨之後的美景。

元代詩人 盧摯 [中呂]喜春來和則名韻》

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

元·揭奚斯《歸舟》舸(gě葛):大船。這兩句大意是:大船自激流中飛下,青田從兩岸向後移行。此條上句平平,下句甚工,“移”字尤具點睛之力。詩人捕捉住乘舟自中流而下的真實感覺,用詩的語言加以表現,頗有奇趣。原本是船在行走,而置身船與急流中,倒感覺是青山自行移動。一個“移”字,表現出多少韻味和生氣!這種一筆點活全盤的方法,可為今天寫作時提供借鑒。

元代文學家 揭奚斯 《歸舟》

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 元朝名言語錄

元·薛昂夫《楚天遙過清江引·送春二首》其一。渡:指渡口。這兩句大意是:夕陽下,山外有山,山山相接;春水旁,渡邊有渡,渡渡相望。這兩句的構句法比較新穎,面面富有層次感。可用來描寫春山春水。

元代散曲家 薛昂夫 《楚天遙過清江引·送春二首》

我疑天仙織素練,素練脫軸垂青天。

元·楊維楨《廬山瀑布謠》。這兩句大意是:我懷疑是天上仙女織的潔白熟絹,從仙女的織機上脫落下來,垂向人間。廬山瀑布是匡廬一大奇觀,歷代詩人的吟詠不勝枚舉。詩人化用徐凝“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和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意,弛騁浪漫想像,寫出了“~“的佳句,進而叉說:“便欲手把並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煙”詩境新意別具,又逗人遐想,借鑒別人,又不落前人之窠臼。

元末明初文學家、書畫家 楊維楨 《廬山瀑布謠》

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

元·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晦明:晦暗與明朗,指陰與晴。這幾句大意是:山中有雲,朦朧的景色顯得更美;山中無雲,明麗的景色宛如圖畫,山色因雲之有無而或明或暗。雲與山為伴,時高時下。作者寫山間景色,用雲加以映襯,使山色顯得富於變化,趣味橫生。可用來描寫雲霧變化中的山峰。

元代散曲家 張養浩 《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